传世名画《富春山居图》

从前,元朝有一个人,叫黄公望。

他也像同时代的人一样,去考科举。但直到45岁,他才当上了一名书吏。

没当几天,他的上司违法入监,黄公望也被顺便抓了进去。

等黄公望出狱时,已经五十多岁了。

还好,他的朋友没忘了他,“去我府上做书吏吧!”

黄公望说,做官,不去了,不去了,我要出门了。

你要去哪?

当道士!

黄公望拂身而去,门也不锁,从此浪迹天涯。

在古代,50岁已是人生暮年。

但对于黄公望来说,他的人生盛宴才刚刚开始!

黄公望去学画画,求学于画家王蒙。王蒙一看黄公望都年过半百了,就摆手说:你都五十了,还学什么呢?太晚了,回去吧!

黄公望并不在意。他每天坐在一块大石头上,盯着对面的山看,一看就是几个小时,眼都不眨。

几个月过后,黄公望的画大有长进。

王蒙很诧异,就问:“你每天都坐在大石头上,干什么呢?”

黄公望说,我在看山看水啊,看莺飞草长,江流潺潺,渔人晚归。

之后的29年里,黄公望走遍名山大川。走哪看哪。

79岁这年,黄公望走到了富春江。

他跟师弟无用说,我不走了,我留下来画画。

从此,每天都一个人到富春江边看山看水。

这天正看着,突然背后有人一把将他推入江中。

那人原来是和他一起入狱的上司的外甥。因为黄公望供出了上司的罪状,他来报仇了。

落入江中的黄公望被一个路过的樵夫救起。

黄公望跟着樵夫到了樵夫的家。

踏上一道山梁,眼前一片凸起的平地,零星住着七八户人家。三面环山,一面临江,山峦起伏,林木葱笼,江水如练。整个富春江尽收眼底,景致奇美!

黄公望就此住下,一住就是四年。

这四年里,每天黄公望都沿江走数十里,风雨无阻,随看随画。

他的画,让樵夫带到城里去卖,一张能卖十两银子,卖画所得全部接济村民。十两银子,超过樵夫一年的卖柴钱,这个村被黄公望的画养得滋润起来。

四年,黄公望读懂了富春江。

黄公望的《富春山居图》就在这时开始,他要在这幅画中,讲述时代和人类的悲喜。

用时四年,《富春山居图》全部完成。被后世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。

《富川山居图》画完,黄公望将笔扔入江中,长吁:这一生,我完成了。

师弟无用找到了黄公望,当看到《富春山居图》时,无用师弟热泪纵横。

黄公望悄然在画卷题字,将《富春山居图》,赠与无用师弟。

四年的呕心沥血,黄公望毫不在意。

一年后,黄公望长笑而逝。

到了顺治七年,《富春山居图》辗转到了收藏家吴洪裕手上,他把《富春山居图》看得比命还重。

吴洪裕病逝之前,吃力地吐出一个字:“烧!”

就在画投入火盆的时候,他的侄子吴静庵赶到,一把将画从火盆中拽了出来。

可惜这幅画已被烧成两截,前半截,称之为《剩山图》,后半截称之为《无用师卷》。

1938年,《剩山图》进入浙江博物馆,1948年,《无用师卷》辗转到达台湾。《富春山居图》前后两截,分隔两地。

2011年6月1日,《无用师卷》和《剩山图》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出。两岸人称:“山水合璧”。

2020/6/24 1:11:13 通过网页